为什么统计的房价跟切身感受的价格,总是存在巨大偏差?
就像之前的CPI,单看数据,温和的一批;真的进了市场,发现啥都贵得雷人期货的价格。
房价也是一样,对老百姓来说,房价到底升了还是降了,别迷信统计数据;就当自己要买房,算算能凑出多少钱,找找价格、位置、环境都差不多的小区,看看年限、户型、面积都合适的房源,价格是不是比之前松动了期货的价格。
如果是,那房价就是真降了,数据再鼓吹市场回暖,对咱们来说,也是降了期货的价格。
反之,就是没降,数据再说全国普降,对咱们来说,也是没降期货的价格。
因为这部分房源的价格变动,对普通打工人来说才是有意义的期货的价格。
就像前一阵,深圳学区房有的一套降价600万期货的价格。
房价是不是降了?是降了期货的价格。
可这种价位的房源,涨600万跟跌600万,对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其实没有太大差别期货的价格。他就是再降600万,咱们还是买不起。
这种天价豪宅,咱们不是不敢想,而是想都不会去想期货的价格。
现在房价的降幅还没有能让老百姓感受到,就已经开始有人高呼要稳预期了,着什么急嘛期货的价格。
这种所谓的“普跌”到底是真的价值回归,还是只是开发商卖惨的手段,还得再观察一阵子才能知道呢期货的价格。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