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货欺诈责任纠纷案件法律大数据分析与风险防控报告
【北京律师、北京法律咨询、北京律师事务所、安倍达律所、北京安倍达】
中国期货欺诈责任纠纷案件法律大数据分析与风险防控报告
目 录
一、前言
二、中国期货欺诈责任纠纷案件检索分析
三、中国期货欺诈责任纠纷案件可视化数据分析
四、重点案例裁判观点采撷
五、期货欺诈行为类型与主要表现
六、期货欺诈立法规制思考
七、附录
展开全文
八、结语
前言
随着我国期货业的稳步发展,这对我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完善具有重大意义期货报告。但是期货业毕竟属于我国的新兴行业之一,仍存在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则容易导致出现期货欺诈行为以及相关的责任纠纷。期货欺诈行为使投资者对期货市场丧失信心,使市场经济中公平、诚信的价值取向收到极大的破坏。但我国对于期货欺诈范畴的立法相对滞后,我国刑法已经将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引诱交易等行为类型化后从欺诈中分离出来。但我国刑法至今还没有确立期货欺诈罪或者欺诈性期货交易罪,无法对该行为予以从严处罚,违法犯罪分子没有得到与其行为和危害后果相称的刑罚惩罚,致使欺诈行为屡有发生。在行政与民事审判领域,尽管《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及其他一些规范提及了期货欺诈的概念,但真正地如何定义期货欺诈及如何界定自营或代理中的欺诈性期货交易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在对违法者做出行政处罚时,同时还需要考虑确定授权期货欺诈民事补偿或赔偿数额,确定赔偿份额,同时引进相对较为严谨的监管和防范体系。
本报告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以及Alpha数据库所公开的2012年1月-2022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涉及期货欺诈责任纠纷案件119份裁判文书进行分类、整理、对比分析期货报告。总结出样本的诉讼基本状况及其原因,并详细分析诉讼背后的裁判思路以及应诉策略。最后站在法律从业者的角度,准确把握纠纷性质,梳理实务中纠纷解决的疑难点,为风险防范控制机制的构建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报告以2022年8月16日24时为时间节点在中国裁判文书网、Alpha法律数据库以及北大法宝-司法案例数据库获得的上网裁判文书为统计数据来源,由于裁判文书的实时更新、上传滞后性等因素影响,致使各地法院实际审结案件数量与其上传公布案件数量不一致,故报告对于数据分析的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期货报告。
您在阅读过程中如有疑问与建议,或其他法律服务需求,请联系本报告编委会期货报告。
中国期货欺诈责任纠纷案件检索分析
(一)检索条件
1.数据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Alpha法律数据库、北大法宝-司法案例数据库
2.地域范围:中国内地
3.案件类型:民事-期货欺诈责任纠纷类型
4.文书类型: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以及其期货报告他文书
5.时间区间:2012年1月-2022年7月
6.关键词:期货欺诈责任纠纷、近十年
(二)检索结果
根据上述条件进行检索,从上述数据库中一共检索到裁判文书119份期货报告。其中:判决书有7份,裁定书有107份。以上数据于2022年8月16日从上述数据库获取。
中国期货欺诈责任纠纷案件可视化数据分析
(一)案件年度审结变化趋势
图:期货欺诈责任纠纷案件年度审结情况
通过分析样本数据得知,期货欺诈责任纠纷在近十年内(2012年-2022年)的案件审结情况为:2012年有3件案件,2013年有1件,2014年有0件,2015年有3件,2016年有30件,2017年有18件,2018年19件,2019年有14件,2020年有11件,2021年有4件期货报告。
在全国范围内,期货欺诈责任纠纷案件类案件数量呈现波动变化期货报告。在报告样本截取的时间段中,2012年至2015年案件数量呈现低位状态,自2016年以来,案件数量增长速率逐渐提高,在2016年案件数量上升到30件的高位,随后2017年至2021年案件数量有所回落。
总体上看,中国期货欺诈责任纠纷案件数量在过去十年中总体呈现波动的态势,但相较同类型纠纷仍有低发现象,但其背后蕴含的风险值得引起关注期货报告。
(二)案件地域分布情况
(注:此处显示该条件下案例数量排名前五的省份)
从地域分布来看,当前案例主要集中在天津市、广东省、浙江省,分别占比22.69%、21.85%、6.72%期货报告。其中天津市的案件量最多,达到27件。这一数据表现与地域特点相对应,广东等省市地区的金融竞争力位于全国前列。
(三)行业分布情况分析
通过分析数据得知,本报告样本中涉及期货欺诈责任纠纷的行业分布情况为:全国范围内,样本数据发生的期货欺诈责任纠纷中,涉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案件有35件,占比38.04%;涉及金融业的案件有31件,占比33.7%;涉及批发和零售业的案件有20件,占比21.74%;涉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3件,占比3.26%;涉及建筑业有1件,占比1.09%;涉及其他行业有2件,占比2.17%期货报告。
总体上来看,期货欺诈责任纠纷所牵涉到的行业较多,整体行业分布并不平均期货报告。从上面的行业分类情况可以看到,期货欺诈责任纠纷当前的行业分布最主要集中在金融业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四)标的额分析
通过对标的额的可视化分析可以看到,标的额为10万元以下的案件数量有2件,10万元至50万元的案件有17件,50万元至100万元的案件有5件,100万元至500万元的案件有2件,1千万元至2千万元的案件有1件,5千万元至1亿元的案件有1件期货报告。
总体上来看,期货欺诈责任纠纷案件的各区间内的标的额分布不平均期货报告。样本的诉讼标的额集中于10万元至50万元的区间,可见该类纠纷中,标的额存在多种可能性,同时也存在部分高标的额案件,风险较大。
(五)审理法院分析
在全国范围内,期货欺诈责任纠纷案件较多的法院为天津市及下辖法院审结26件案件,占比全国的案件总量27.66%期货报告。其次是广东省及下辖法院以及甘肃省及下辖法院,审理案件数量达8件,占比全国的案件总量8.51%。案件位居第四的是江苏省及下辖法院审理7件,占比全国的案件总量7.45%。
(六)审理程序分析
通过分析数据得知,本报告样本中:一审案件有85件,占比71.43%;二审案件27件,占比22.69%;审判监督案件有3件,占比2.52%;执行实施案件有2件,占比2.52%期货报告。
总体上看,在案件数量上,一审案件在70%左右,二审案件占总比为20%左右,反映出在司法实务中大部分期货欺诈责任纠纷案件能在一审程序中得到解决,当事人的服判息诉率较高期货报告。
(七)审理期限分析
通过分析数据得知,本报告样本中在审理期限方面的情况为:法院审理案件期限在30天以内的案件有27件,占比47.37%;法院审理案件期限为31-90天的案件有6件,占比10.53%;法院审理案件期限为91-180天的案件有11件,占比19.3%;法院审理案件期限为181-365天的案件有7件,占比12.28%;法院审理案件期限为365天以上的案件有6件,占比10.52%期货报告。
通过对审理期限的可视化分析可以看到,当前条件下审理的平均时间为152天期货报告。这意味着该类案件的审理难度适中,多数纠纷需要在3个月至6个月的时间获得解决,案件存在难以明确的要素,以致案件审理时间延长,案件需要通过较长期限才能审结。
(八)审理结果分析
1.一审裁判结果分析
通过对一审裁判结果的可视化分析可以看到,当前条件下,诉求被全部/部分支持的有4件,占比为4.71%;撤回起诉的案件有16件,占比为18.82%;驳回起诉的案件有7件,占比为8.24%;全部驳回的案件有5件,占比5.88%;还有50件案件被判处其他结果期货报告。
从样本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处于一审程序的期货欺诈责任纠纷案件中,原告诉求的支持率占样本比例的4%左右,另外,撤回起诉的案件数量占重要比例,足见该类纠纷在审理中存在较大的灵活性,审理结果并非固化期货报告。
2.二审裁判结果分析
通过对二审裁判结果的可视化分析可以看到,当前条件下维持原判的有18件,占比为66.66%;撤回上诉的有2件,占比为7.41%;改判的有2件,占比为7.41%;判处其他结果的有5件,占比18.52%期货报告。
总体上看,期货欺诈责任纠纷案件的二审案件中,大部分案件在二审裁判中维持原判,占样本比例在67%左右,但改判率为7.4%期货报告。可见二审为当事人实现进一步的有效救济的成功概率并不高,有7.4%左右的案件撤回上诉,上诉可能存在不合理上诉的情况。
3.再审裁判结果分析
通过对再审裁判结果的可视化分析可以看到,当前条件下驳回再审申请的有3件,占比为100%期货报告。总体上看,期货欺诈责任纠纷案件的再审案件中,驳回再审申请的案件占比较高,可见再审为当事人实现进一步的有效救济的成功概率并不高。
4.执行程序裁判结果分析
通过对执行裁判结果的可视化分析可以看到,当前条件下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案件有1件,占比为50%;其他案件有1件,占比为50%期货报告。由此可知,期货欺诈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执行程序相对较少。
(九)高频实体法适用分析
注:上述数据仅截取引用频次前二十的实体法数据期货报告。另,由于样本数据部分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出台前的审结案件,故部分被适用的法规现已失效(在样本案件审结阶段尚未失效)。
通过分析数据得知,本报告样本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第一条被引用最多,为33次期货报告。其次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第七条,被引用次数为14次。同时,除了上述法律法规以外,《合同法》《侵权责任法》《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法律法规也成为裁判期货欺诈责任纠纷案件的依据。
总体上看,在审理中过程中,上述法律法规被高频引用期货报告。该类纠纷案件在实践中虽存在一定难点,但所适用的实体法较为集中,依靠现有的法律法规可以有效的解决基本纠纷。
编委会
特邀顾问:左胜高 张磊 周玉玲
主 编:金融证券争议研究中心(筹)
执行主编:付建忠
编委成员:孙敏、张嘉嘉、陈铖、马思边、李鸿鹤、江炜格、刘乔妙
评论